珊珊(好居网用户) 2067天前 / 阅读 :
【好居网】尽管全球科技公司对IoT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市场规模增长态势做出了一致的乐观判断,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可能过分低估了IoT市场的准入和竞争门槛。
随着AI、云计算等技术与IoT产业的融合,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趋势加剧,迫使涉足IoT领域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全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智能制造能力,从而具备覆盖全场景、全品类,能够提供一站式、生态化IoT解决方案的能力。如果将视野放到全球市场,品牌的全球化布局能力也是决定其能否在IoT市场有所作为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IoT市场的竞争已经成为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早期依靠单项能力跑步入场的“偏科型选手”开始遭遇“木桶定律”,能力上的短板成为发展掣肘,而布局全面能力均衡的“全能型选手”后发优势开始凸显。
IoT战事从局部到全面
2018年初,亚马逊单方面宣布不再为谷歌Nest系列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作为回应,Nest公司决定切断与亚马逊的任何联系。自此,亚马逊和谷歌两巨头由于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关系恶化到了极点。这起事件直接反映出智能家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和亚马逊在IoT市场的布局有着相似的路径,二者早期均通过智能音箱产品占领智能家居入口,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亚马逊份额占比为35.5%,谷歌紧随其后占比30%。如果仅以“入口”为标准,二者在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已经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不过,这场竞争远非“入口之争”那么简单。
事实上,谷歌和亚马逊两巨头在争抢入口的同时一直在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完善产业链生态,谷歌大手笔收购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亚马逊则收购了智能门铃和家庭安全监控设备制造商Ring,参与投资了智能家居硬件公司Ecobee。二者之间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入口之争上升为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
以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则希望复制谷歌和亚马逊的成功模式,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音箱产品,并试图通过价格战的方式迅速占领智能家居入口,而后通过开放平台模式建立IoT生态。与这些互联网巨头相比,在入口上具有天然优势的华为和小米,则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在智能手机之外拓展智能家居品类,以实现对全品类、全场景的覆盖。
在智能手机市场与华为、小米竞争激烈的苹果,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动作则显得有些迟缓。不过在进入2019年之后,种种迹象显示苹果正准备发起追击。不仅请来前微软副总裁 Sam Jadallah 担任其智能家居部门的最新掌舵人,还收购了一家已倒闭的家庭安防摄像机公司Lighthouse AI的专利组合。显然苹果正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自身在IoT市场的综合实力。
当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巨头们在IoT赛道上你追我赶时,作为智能家居市场的真正主角,家电企业开始基于自身在产业链整合、供应链管理以及智能化制造等方面的能力,融合AI、云计算技术,通过软硬件的协同,展示自身在IoT领域的“全能”实力。
如家电巨头海尔从2017年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的落地。同样具备全场景、全品类覆盖能力的TCL,在智能终端业务拆分独立之后,也开始加快在IoT领域的布局,聚焦T-HOME(家庭)、T-LIFE(生活)、T-LODGE(旅宿)、T-PARK(园区)四大场景,以AI×IoT为战略,实现场景与需求的融合。
从早期对智能家居入口的争夺,到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比拼,再到AI技术与IoT产业的融合,IoT市场已经从局部战役升级为一场全面战争。
“偏科型选手”遭遇“木桶定律”
当IoT市场竞争升级为综合实力竞争时,一些单项能力突出的“偏科型选手”开始遭遇“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只有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装更多的水。IoT这条赛道上并不缺少单项能力突出的选手,但在其他能力上的短板却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以智能单品切入市场,而后试图通过开放平台模式建立IoT生态的互联网巨头。以阿里巴巴和百度为例,二者在智能音箱市场的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各自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智能音箱”这一入口对第三方智能终端厂商却未能形成足够的生态号召力。
原因在于,大的家电品牌均倾向于以自身标准建立各自的智能家居生态,不愿将入口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如海尔推出U+开放平台,三星推出智能家居平台SmartThings Hub,目的都是想建立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因此,真正对接入互联网巨头入口意愿强烈的大多是一些对消费者缺乏足够吸引力的中小家电品牌。
但对大多数家电巨头而言,在建立IoT生态这件事上也往往有着明显的能力短板。以不久前推出大屏生态平台SwaioT的创维为例,虽然创维在智能电视单品用户规模上具备优势,但在其他品类上的短板,导致其无法实现场景化的互通互联体验。再比如美的,虽然在白电领域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缺乏“入口型”产品,只能尝试与阿里、小米等企业试水一些智能家电单品。
TCL实业控股(广东)有限公司CEO王成在春季发布会上说:“未来三年内,仅生产单一品类的厂家和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融合服务的厂家将出局。”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王成对IoT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我看来也是TCL在IoT领域始终采取全产业链均衡布局策略,在现有品类基础上拓展更多品类和场景的原因所在。
TCL在智能家居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智能化制造上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它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AI、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不同品类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避免沦为单纯的品类拓展和产品的多元化。此前小米的智能家居全品类布局就曾被质疑为“杂货铺”。尽管TCL拿出了基于四大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但落地体验如何还有待观察。
渗透产业链,尝试全能化
家电巨头们在智能家居领域角逐博弈数年之后,至今仍然未能在IoT标准上达成统一,于是通过全品类拓展和全产业链条布局,基于自身标准建立IoT生态成了无奈且必然的选择。在技术积累和硬件研发制造能力上占据优势的“硬核玩家”们纷纷通过软硬件协同展开“全能化”尝试。
以三星为例,2014年谷歌斥巨资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之后,三星随后收购了智能家居开放平台SmartThings,以解决智能家居产品中网络标准不兼容的问题。2016年,三星又收购了人工智能助手公司Viv Labs,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人工智能语音系统Bixby,随后将其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等产品中,以软硬件的协同来加强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体验。
家电巨头海尔同样在智能家居领域展开了全面布局。2016年海尔发布智慧家庭生态操作系统——海尔UHomeOS,2018年AWE上,海尔U+发布了首个智慧家庭语音助手——小优管家。2019年AWE期间海尔发布了海尔品智+、卡萨帝指挥家、统帅L.TWO等三大品牌智慧套系及产品,实现语音交互、主动服务、场景定制等全屋互联互通。不难发现,硬件能力突出的海尔一直在不断加强自身在软件领域的不足,尝试走向“全能化”。
另一家电巨头TCL,也是全球少有的具备全品类终端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与其他家电企业相比,TCL在智能家居核心硬件上具备明显优势。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TCL电视全球出货量超越LG位居第二,2019年3月,TCL电视在美国市场销量首次超越三星,跃居第一。空调品类2018年销量则突破1000万台,其冰箱、洗衣机品类2018年则在中国区增幅皆位居第一。品牌的全球化布局使得TCL在IoT市场占据了较大的用户规模优势。
但TCL在IoT市场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这一方面可以从TCL智能终端业务的独立可以窥见一斑,另一方面从其制定的全场景AI×IoT战略也能够看出TCL对IoT产业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王成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融合”一词,在我看来TCL正试图通过推动AI、5G、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的融合,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全场景的智能家居体验。
严格来说,在IoT市场真正的“全能型选手”尚未出现,不论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还是家电企业,都各有优势又各有短板,但三星、海尔、TCL这样的“硬核玩家”通过全能化的尝试,在IoT市场正展示出更大优势。
赛点已至:要么全能,要么出局
进入2019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在IoT产业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加速迹象。雄心勃勃的TCL为自己定下了五年实现营收2000亿的目标,承诺不做家电产品的华为也宣称:“未来三年,中国1/3 IoT设备将支持华为HiLink标准。”一系列迹象说明,IoT市场的赛点已至。
家装和家电消费市场正呈现出全新的消费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整套解决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智能家居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海尔、小米等企业近两年开始不遗余力推动智能家居整套定制方案的原因所在。消费趋势变化,意味着拥有全品类制造能力的品牌将逐步挤压仅具备单品或单一场景产品制造能力品牌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对于“全能型选手”来说,由于在智能家居核心产品上优势明显,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由此带来的“果子效应”开始显现。如果从一棵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棵树上的其他果子也是甜的。这一点在全球化品牌较为成功的TCL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由于其电视产品在全球市场形成了较高的品牌认可度,旗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销量增速也很明显。
任何行业在走向成熟之后,都会出现向头部品牌集中的现象,IoT产业也不例外。在这条愈发拥挤的赛道上,“全能型玩家”已经开始冲刺,留给“偏科型选手”的时间不多了。“要么全能,要么出局”,已经成为IoT市场的残酷法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请告知好居网,本站将立即删除。
不懂就来“课城”,为您提供终身知识服务!
“课城”在线教育现覆盖了办公效率、企业管理、经济金融、编程开发、人工智能、前端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策划、艺术设计、产品运营、生活方式、影视摄影、绘画书法、投资理财、亲子教育、语言学习、大学教育等50余个专业领域,现有合作讲师580位。
课城官网:http://www.coursemall.cn/